显示标签为“我的移民故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我的移民故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4年8月20日星期三

我先生在温尼伯(Winnipeg)找工作记(生活在加拿大系列)(原创)



我们一切安顿下来后,我先生就回国了,留下我和儿子在多伦多开始异国他乡的寻梦生活。当时对移民的规定是:如果登陆后离开加拿大,半年内要返回,如果不返回,要申请继续留在加拿大境外许可,申请费大约是人民币600多元。我先生返回中国后,继续做以前的工作。同时也在进行几个准备工作:第一,找工作;第二,考托福,准备读书;第三,申请继续呆在加拿大境外。他在国内一个外企工作了8年,作为外企方的管理人员,参与了一个火电厂的整个筹建到建成的过程,接下来又参与了宜昌龙泉的换流站的修建,这些都成了后来找工作的重要优势。因为加拿大所有公司和企业招聘时,首先是强调有北美相应工作经验,如果没有,得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就很少。而我先生当时所在的公司ABB是一个比较知名的国际公司,马省水电局下面的电厂有该公司的电器设备。我想他的这段工作经历应该被认可了,否则不会很顺利地找到工作。刚来加拿大,很多新移民被这个北美工作经验拒之于专业工作门口之外。对于新移民来说,都没有在加拿大工作过,哪儿来的北美工作经验呢?如果没有,又不可能被聘用。所以对于新移民来说,是一个怪圈!因此有些人去做义工,已积累北美工作经验。因为这,据说也滋生了一些以给移民提供做义工机会,从而变相剥削新移民劳动的公司。如果没有北美工作经验,有北美学历,找工作机会比没有的又强多了。所以很多人来加拿大后,找工作遇到困难,就重新读大学、研究生或者博士。因而不少人有多个学位,也有人有一个国内博士学位还有加拿大博士学位。从我先生找工作的经历,我个人感觉:第一是英语(可以应付你的工作),第二是专业,第三是以前的工作背景,第四是运气。

       我先生返回中国后几个方案同时进行。他开始在网上看加拿大的找工作网站,大约回去3个多月后,发现了两个适合他的工程师位置:一个是在魁北克的电力局,一个是在马尼托巴水电局北部。于是他投了两份简历出去,魁北克的没有回音,但是马尼托巴水电局回信,表示对他比较感兴趣,说他要去加拿大面试,问我先生能不能到多伦多来,我先生说不能,我先生问招聘的负责人能否电话“面试”,结果他们答应了。也许是他们面试了很多人,没有找到合适的。不久那个招聘的经理就打电话到中国,对我先生进行了电话“面试”,据我先生说并没有聊很多技术问题。电话过后,我先生觉得交谈得还可以,当并不敢报很大的希望。不过还是按照礼仪写了一封感谢的email,并顺便提到9月(我们登陆是4月底)可能到多伦多探亲。不久那个经理回信,如果到多伦多就到Gillam(马尼托巴水电局的北部所在地)去,机票由他们出。即使到这个程序,也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要我先生,因为没有到最后给你正式通知,谁也不敢说就得到这个工作。9月我先生来加拿大后,飞去了Gillam,那个招聘的经理带着我先生参观了两个电厂(这里一个四个电厂,发电量加起来大约是葛洲坝电厂的两倍)和一个换流站,当时还谈了工资和各种福利,但是也并没有最后告诉我先生他就得到这个工程师职位。后来才知道,经理还要通过人事部之后,最后才会发正式通知。不久我先生得到了正式的通知,作为工程师被聘用,一切享受工程师待遇,但是他必须要在2年后拿到加拿大工程师证。因为水电局是加拿大的国营企业,工程师必须要有工程师执照。就这样,我们一家在11月离开多伦多搬到Gillam,一个只有1200多人的小镇。

     和许多新移民相比,我想我先生是很幸运的,因为在中国就找到了加拿大的工程师工作。虽然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小镇,但是本着先生存后发展的基本原则,去那个小镇不是一个很差的选择。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当初的决定没有错!

    在加拿大,你如果碰到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在加拿大做类似国内民工那样的体力工作,一点都不要奇怪。曾经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的一个老乡在加拿大的一个食品加工厂工作,在零下3度的工作环境中,分割鸡腿,据说开始的时候,每天回家手指都僵硬地无法弯曲。很多新移民开始的阶段是很艰辛的,等到找到工作,一切都慢慢好起来了。所以第一份工作对新移民至关重要,因为它能为你获得北美工作经验。!

2007年我们搬离那个北部小镇,为了纪念曾经"插队落户"6年的小镇,特制做了该视频,以示留恋~


   (如果想转载和分享此博文,请与本人联系,谢谢!)

2014年8月19日星期二

多伦多生活(生活在加拿大系列)(原创)



初到多伦多
    多伦多的第一天,我们是在迷糊和睡梦在度过的。经过几天的调整,我们开始做必须做的几件事情。第一,去办生活保险卡(Social Insurance Number Identification Card),俗称SIN卡。新移民登陆加拿大后,一般都要尽快办理申请SIN卡。因为SIN卡是移民到加后要申请的第一个卡,其他卡(如健康卡)的申请和儿童牛奶金的领取都要用SIN卡。那天我们一家三口坐巴士去办SIN卡,办完以后已经是中午了,就想在附近找个餐馆吃饭。那时刚到多伦多,什么都不熟悉,什么都不了解。随便就走进了一家老外的餐馆,看了一下菜单,完全是根据图片我点了一份午餐,其实在我看来好简单的一份午餐,好像主要就一个面包,里面放了些什么东西(因为太久,记不清楚了),加税后约8块多加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45元,心里觉得好贵啊!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再贵也得吃!午餐端来了,看上去还马马虎虎,可一开始吃感觉就来了:第一口下去,不好吃!看在钱的份上和本来已经饥肠辘辘,再试第二口,不行,难以下咽!怀着也许第三口下去就适应这个味道的想法,再来第三口,完了,已经有点反胃了!我想无论如何不能再试了,要不然会翻江倒海了,不说45元,就是100元买的,也得进垃圾桶!一“潇洒”,第一份西式午餐就这样进了垃圾桶!此时此刻,好想国内的美食!说来也怪,就这三口,还一直支撑到我们回家,哈哈!难怪国外胖子多,我想是他们的食物里面卡路里太多!从此以后,我谨慎地进西式餐馆而且小心地点东西了!
     第二个需要办的卡是医疗保险卡。加拿大各省情况不一样,在多伦多,医疗保险卡通常是登陆三个月后才能享受免费医疗保险。所以头三个月,只能祈求上帝保佑不要生病。一般很多新移民都会带一些常用药过来,以防万一。我们当时就根据网上有些人提供的建议,带来了差不多人民币300-400元的药品。我想对于新移民,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办法。因为加拿大药很贵,而且刚来英语不是很好的话,看医生都很困难。我最近因为肠胃不舒服,拿了一种药,花了40多加元(大约人民币290多元),而且吃了后副作用很大,吃了两天不得不停下来,还害的我请了大半天假,又损失了工资。要不是能报销,也会很心疼!
     一般刚来的新移民家庭,如果收入低的话,小孩可以申请到牛奶金,我儿子当时每月好像有170多加元(准确数字已经不记得了)牛奶金。对于刚到加拿大还没有机会挣加元的情况下,这还是一笔收入呢!
   
学英语
        各种必须办的事情办完以后,我准备开始进学校学英语。记得那天去专门为新移民提供英语水平测试和安排免费英语学习班的机构,是我先生和我一起去的。当时的情形真的好像是家长带着学生报名似的,因为基本一句都听不懂,那个负责的黑人妇女笑容满面,可惜就不知道她说些什么,所以她只能和我先生交流。尽管在国内自学了一点洪恩的《从零开始》,但是最后的测试基本还是零级。
  
       我被安排在一个社区的英语补习班,老师是一个印度妇女。   英语班的同学英语水平级别从0-2级,老师可能认为我是0级,就要我天天练习那些最常用的单词,什么星期啊,数字啊等等......有时候觉得很无聊,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做。不久来了一个从上海来的男同学(据说还当过什么处长,老婆在芬兰留学),其水平和我一样,紧接着又来了一个韩国女同学,我算是有了“知音”。从开始不会说过渡到慢慢结结巴巴、一字一顿地说起英语来,尽管错误百出,还是得继续,好在大家“旗鼓相当、知彼知己”,所以大哥不笑二哥!

      在英语班学习,一切都是免费的,免费托儿;如果没有铅笔或练习本,也可以给老师说一下,老师会给你(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这样);如果你需要坐巴士去,老师还每天给你两张免费车票。刚开始几天我坐巴士去上学,后来觉得完全可以走得去,因为只有20来分钟的路程。而且当时春暖花开,家家户户门口的草坪都修剪的很漂亮,一边走路一边欣赏而且还锻炼了身体,另外还可以省下车票周末出去玩。当时的一张车票大约人民币11元,尽管我先生当时在工薪阶层还不算低收入,但是折换成加元,我们的家庭收入还属于加拿大贫困线以下。每天花着的是用人民币换的加元,一个月至少也要4000多人民币,所以很多时候花钱时又会折算成人民币考虑。在加拿大坐巴士,如果需要转换其他巴士,一般上车要向司机要一张转车票,我虽然不用转车,但是老师要我给她转车票,也许是她需要向上面证明她手中的车票是给学生了的吧,或许还有其他用途,具体我不清楚。如果我不坐车,每天就没有转车票,要想有,办法很简单:捡!因为很多人下车后就把转车票扔了。开始面子还有点拿不下来,捡转车票?别人看到会不会瞧不起啊?自己心里在嘀咕,其实谁注意你啊,街上人那么少!于是就这样开始了走路上学,每天高兴地把两张车票存起来。不就弯一下腰吗,一个月挣440元人民币呢!在国内上班,每天8小时,也不过千把元人民币,平时还要被领导念紧箍咒!今天你可能下岗,明天可能不聘你.....这样想通以后,心安理得地开始捡票"生涯"。其实现在想来,当一个人还没有赚钱能力的时候,节俭不失为一种维持生存的方式!有条件讲究的时候可以生活得很讲究,没有条件的时候只能将就!就像有些新移民找不到工作,又要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去打要体力的工作,有的甚至去捡蚯蚓赚钱。

     有一天,我正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循声望去,是我的英语老师把车停在路边招手要我上她的车。我不好意思拒绝,只好上去。我想老师肯定会问我坐车的事情。果不其然,我只好老老实实说,有时候坐车,有时候走路。坐在车上,一边和她做非常简单的交流,一边想:“生财”之道要给堵了,因为她随时可能碰到我,我不好意思在给她捡来的转车票了。但是放学的时候她依然给了我车票,说以后不用给她转车票了。啊,老师,你太善解人意了!你太好了!从此连腰都不用弯,也可以挣这400多块人民币了!哈哈!原来做老实人也不吃亏啊!!后来才知道,老师也是从印度移民来的,听说做了一年义工才得到这个老师的工作,所以对移民生活很了解。

    在英语班,可以碰到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和文化。每到各个国家的重要节日,我们班就会举行庆祝活动。每个人带自己做的吃的,放在一起品尝,很有意思!也很温馨!下面就是一个印巴国家的节日聚会后的合影,我忘记节日名字了。

   (如果想转载和分享此博文,请与本人联系,谢谢!)

2014年8月17日星期日

移民加拿大Canada(生活在加拿大系列)(原创)




    大约是1999年我们申请技术移民到加拿大,从申请到批下来一共11个月时间。开始准备请移民公司办,费用是5000千美元,后来我先生自己办的,节省了这笔费用。说实话移民公司收费太贵了,如果英语可以对付,完全不必要花这笔钱。我们把申请资料寄到香港,原因是听说在北京申请的人太多,办理很慢。后来听说有人从申请到批下来用了四年时间,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还有人前面的过程都通过了,但是面试时被加拿大移民官拒绝了。我们申请过程总的来说比较顺利,
我先生考了一次雅思,平均5.5分,......

一个残疾儿童在加拿大Canada (生活在加拿大系列)(原创)



  在我工作的Daycare(中文翻译:托儿所,幼儿院。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我这里说的托儿所不是只有2-5岁的小孩,小孩的年龄从18个月到12岁。因为加拿大的法律12岁以下的小孩不能独自在家,所以很多学生放学以后被接到daycare直到家长来接)有个残疾小女孩。她不会说话,不能自己行走,不能自己吃东西...... 总之什么都不会。我的同事说她有时候能听懂别人的谈话,我个人感觉好像是下意思的,或者碰巧她实时机械性地做几个动作,诸如头摇一下,笑一下,手脚动一下,等等......